知道"製作人"是關於電視幕後製作,我心在盤算,是不是因為過去的宿命-舉凡圍繞電視幕後製作的韓劇都會慘淡收場,所以找來A級演員,希望將電視幕後製作的辛酸,成功地帶給觀眾?但是真的因為演員級數嗎?今天更知道連OST都大堆頭,重量級人馬加恃,我反而擔心劇組放錯重點。
還是KBS看了羅英錫的"反正競賽還很長 羅暎錫" 書,有感而發,繼而誕生"製作人"出來,一道觀眾不知曉的辛酸?
KBS 難道想"憑劇寄意",希望羅PD回巢?不論是怎樣,都可以肯定KBS很掛念羅PD~~~
看過第一,二集之後,感覺他們想一吐一大堆辛酸,所以先想好了各樣問題,才加入故事把它們串起來,這樣多少會局限了故事內容,也可能成為掣肘。我很少看綜藝節目,少看大慨因為不是故事吧,就連Running Man 我也只挑嘉賓看,我喜歡看故事,對於故事性不強的劇情,我自然覺得很平淡。而喜歡看綜藝節目的朋友,感覺應該會很有趣。
第一集,我簡直有感自己在不停讀"Definition",再不停讀劇情,而不是看劇情。我覺得第一,二集的內容如果是看報導或看書,我應該感到有興趣想知道更多,情況就如"哦~原來是這樣啊~不說不知耶~"。可是本來用文字本身都已經可以完全地表達的話,若然用拍攝手法去表現,又少了由故事軸心發展出來的劇情,畫面就會顯得很平淡,浪費了利用畫面捕捉細膩情節或難於言語的優點。
金秀賢的部分,每分每刻都令我想起"未生",卻又同時想說:倒不如看"未生"吧~特別是第二集,拿碳粉那段不如放棄吧,張克萊初次影印還精彩。
又可能我在看"陷入純情",覺得這裡搞笑的情節不夠好笑,倒不如看"陷入純情",宇植比金泰浩PD更有幽默感吧~總之,金PD我笑不出。
想一提金秀賢-白PD,和 IU - Cindy 這兩個角色。雖然他們一個內歛,一個高傲,出來效果都是情緒差不多沒有起伏,常常冷冷的,靜靜的,好悶啊---第二集打傘那場,我去看新聞了。
車太賢-羅PD。較為熱情的人,不過第二集下車的事,我覺得編劇捉不緊他內心感受,可是那應該是重點高潮,甚至是安排"下車"內容的目的啊!
孔曉振(我仍然想打孔孝真~)-卓PD。絕對是性情中人,有力有火的製作人,算是最有看頭的角色。而然"八十三萬"玩得好煩,"同一屋簷下"好老梗,不"同居"就沒辦法作故事下去嗎?老實說,又真的沒有故事!
寫著寫著,我開始明白為何這類韓劇收視不振。。。到現在,我仍找不到故事主軸集中我的注意力。
值得一提:終於有繁體字字幕!!!
午飯閒著的話會看看孔曉振。
第三至四集
看後,有感編、導進退失據,令我懷疑到底盤古初開的時候,他們的初衷是甚麼?重點是甚麼?一時像看記錄片,一時又看不搭配的愛情劇,兩者混不起來,很獨立,有支離破碎的感覺。
假若是"辛酸血淚史",暫時我只見到很表面的拉拉扯扯,或是東湊西湊一些情節造成記錄片一樣,而看不到連貫的脈絡,辛酸苦況總有多點內心戲吧,不要叫孔曉振凶巴巴的,車太賢終日一副無奈的樣子,太浪費啦!
我對金秀賢與IU 一點都沒有感覺。我與金秀賢無緣對上眼,領略不到白PD;IU則覺得她由語氣到眼神都是很累的樣子。
孔曉振和車太賢就想起程又青跟李大仁。。。不過劇情卻很生硬,很平淡,完全捉不住感覺。
很多劇情都很無聊,疑似笑點,但一點都不好笑,沒有幽默感。還有,請不要再出現辦公室欺壓新人的橋段,我可沒忘記"未生"喔~
只看了四集,已經令我想起"未生",陷入純情","可能你不會愛我",那麼,"製作人"的特色呢?我找不到。其實編劇對綜藝PD生涯領悟有幾深?
提不起勁看下去。